这些心理调适建议干货请收好!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尚玉岚通报了全市最新疫情。8月5日0时至24时,乌市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7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2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确诊病例7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4例。7月15日0时至8月5日24时,累计治愈出院确诊病例59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46例。
截至8月5日24时,全市现有确诊病例634例;现有无症状感染者128例。
尚玉岚介绍,8月5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全部为对集中医学观察人员进行核酸筛查时发现的,不会造成新的社区传播,请大家不要恐慌。确诊病例自7月31日以来呈波动式下降,在传染病防控过程中,整体发病水平下降、但又伴随小幅度波动的情况是常见的。所以,当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不允许我们有丝毫放松。
尚玉岚说:“为阻断病毒传染源、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在全市广大市民的理解配合下,我们对所有居民小区实行封闭管理的同时,全力做好小区内的防疫工作,为居民营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一是严格做好小区出入防疫。每个小区原则上只保留一个出入口,除防控工作及特殊情况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出入。为小区送货的药店、菜店、商超、快递、外卖等人员实行无接触配送,物品送至小区门口,对快递外包装进行消毒,由工作人员代收后转交居民。严格落实测温登记制度,小区入口处设立体温检测点,所有进出人员测温无异常方可通行。
二是加强居民健康监测。对居民每天早中晚3次测温并登记,发现有发热、干咳、咽痛、腹泻、乏力等症状人员,第一时间上报社区按规定程序处置。督促居家隔离人员单室居住、单独用餐,家庭所有成员佩戴口罩,做好日常通风、卫生保洁。
三是做好环境消杀及垃圾清运。对小区单元门把手、楼道扶手、电梯间、电梯按钮、垃圾收储设施等每天至少清洁消毒1次。出现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有居家隔离人员的小区,在疾控部门指导下进行一次彻底的终末消毒,每天至少清洁消毒2次。指导居民经常性开展家庭下水道消杀。居民将生活垃圾自行装袋,工作人员每天定时上门收取。居家隔离人员家庭的生活垃圾由工作人员单独收取、单独运输,并按照医用垃圾标准单独处理。废弃的工作帽、口罩、一次性手套、隔离服等医用垃圾严格按规定处理。
四是做好工作人员防护。严格落实岗前测温、佩戴口罩等要求,与居民接触的工作人员、小区出入口值守人员须佩戴口罩、穿隔离服,与居家隔离人员接触时必须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隔离服,并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持续宣传防疫政策和知识。组织开展各类线上文体娱乐活动、网上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居民舒缓情绪、理解配合防疫工作。
新疆心理卫生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徐向东针对接受医学观察人员如何做好心理调查和情绪管理,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议。
徐向东说,接受医学观察人员感受到一定的心理压力,是正常的反应。大家要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配合检查,同时要认识到,医学观察点是非常安全的,有医护人员在关注并帮助自己,有保障生命安全的措施。这样可以明显降低因为不确定因素而产生的焦虑。
“我们要努力保持内心的平和状态,减轻自身的恐慌感。”徐向东说,
一是客观审视,不要接收过多或失实信息。正确认识疾病,理性接纳事实,既不侥幸,也不恐慌。以官方发布信息为准,不道听途说,不偏听偏信。
二是多一些正面思考,赋予一些负面事件以积极的意义,保持积极、理性、平和的心态。面对压力,要释放情绪,保持亲人间的联系与沟通,相互间的鼓励与支持会增强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三是面对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时,寻找合适的情绪疏泄方式。如向亲人倾诉,做简单室内运动,看电视等。 四是走出恐慌,恰当求助。如果心理压力较大,自我调节失效,建议及时寻求心理援助,千万不要因为好面子而拒绝求助心理咨询。
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测评科主任夏叶玲。
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测评科主任夏叶玲认为,大众没有必要反复关注疫情的信息,可以定时关注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夏叶玲针对疫情给大众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从专业角度给出建议。
夏叶玲说,疫情的发生给大众带来一些负面的心理影响,当不良的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在生理上会影响到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出现诸如心慌、气短、乏力、胃肠功能失调、出汗、失眠等症状。在心理上,也会导致认知功能减退,判断力和应对能力下降,甚至情绪失控的反应。
夏叶玲建议,要科学地看待疫情,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一是正确认识紧张、焦虑的情绪。危险面前出现紧张和焦虑是正常的,是人们在面临危险的时候普遍都会有的反应,有助于人们识别危险,躲避和应对危险。需要我们去接纳它,而不是一定要消除它。
二是坚定必胜的信心。要相信我们现在的医疗水平,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特别是要看到,近期每天都有确诊病例治愈出院和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我们的治疗方案和技术都是较成熟的。
三是做好必要的防护。应当遵从专家的建议,经常通风、洗手,保持室内清洁等等。这样就能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避免被感染的可能。
四是促进身心健康。要养成有规律的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适当的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
五是理性关注疫情信息。定时关注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以及专业机构发布的防治措施和权威专家所写的科普知识。没有必要反复关注疫情的信息,更不要轻信谣言、传谣。
六是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咨询。当出现严重的焦虑和抑郁、失眠、频繁噩梦、易怒时,可以通过网上或电话等途径,选择接受专业的心理指导,我们也会竭诚为大家做好心理服务。
“我们还可以适时转移注意力,试着做缓解焦虑的呼吸和冥想,如果此刻你感到十分焦虑、无助、恐惧,可以用3-5分钟尝试下面的方法:找一个有靠背的地方,舒服放松地坐好,再选择一首没有歌词、节奏较慢的音乐,闭上眼睛,伴随着音乐,慢慢地调整呼吸,感受每一次呼气与吸气,感受自己的双脚踩在地面的感觉,直至自己完全放松下来,呼吸平稳下来。”徐向东说。
徐向东还建议,可以记录每天的“生活时光”。虽然是在非常时期,但每天的生活中还是会有温暖、美好的时刻,会有值得感恩的时刻。把这些瞬间记录下来,如一顿美食、窗外的阳光、同事的鼓励、陌生人的帮忙等,都可以写在本子上或记录在社交平台上。
“这些文字会帮助我们去关注生活中积极、正面的部分,将来也成为一份难得的记忆。有研究发现,坚持进行感恩训练可以增强个体的意志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徐向东说。
“在面对未知的病毒和疾病时,特别是当处于比较恐慌的氛围中时,会产生更多的恐惧,这样的情绪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就像士兵进入战场,但是不知道敌人是谁、躲在何处。这种时候,对于未知而产生恐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夏叶玲介绍,一线防疫人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调整心理压力。
一是定时定量的饮食、补充营养,即使本人不太想吃东西也要坚持饮食。
二是适时地将自己的感觉和体验分享给其他伙伴。在临时组建的团队里,要促进沟通,互相学习别人的经验、特长,有空时聊聊天、开开玩笑,增加相互的理解与默契;需要帮助时,尽快向伙伴们提出,并接受他人的帮助与支持。
三是允许自己对相关工作有释放的情绪,如生气、害怕、担心、不耐烦,可以视频或语音聊天,找自己特别信任的人说说话,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注意力分散和转移的方法。
四是积极地做一些方便的运动,比如在室内仰卧起坐。运动一方面会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也是非常好的减压方式,会让身体、大脑在紧张的状态下即刻放松下来。
五是定期与家人沟通交流。对一个人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支持,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家人,来自于亲人,所以这时候不管多忙多累都需要和家人保持联系。
最后,如果感到负面情绪持续存在、出现越来越多的症状或者工作能力受损,一定要主动寻求心理方面工作人员的专业帮助。
“我们的24小时咨询电话是0991-3016111。”夏叶玲说。
-End-
来 源 / 天山网综合
责任编辑 / 付瑞雪
推荐阅读